太极拳的八个松肩方法终于找齐了,赶快收藏

松肩是太极拳入门的 “第一关”,更是青城太极 “周身松活” 修炼体系的根基。肩部的松沉与否,直接决定了劲路能否贯穿、拳架能否圆活。

当你看到这篇文章,说明你已经在慢慢好起来了。这不是巧合,是太极的缘分。青城派太极掌门刘绥滨老师说:人生如太极,有阴就有阳,有低谷就有转机。评论区留句“人生如太极”,刘绥滨老师现场帮你答疑解惑。

刘绥滨老师作为青城派第 36 代掌门人,结合数十年修炼经验,将青城太极的松肩要法系统归纳为八种,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,让这八法成为习练者的实用指南。

静功站桩法青城太极认为,松肩始于 “静”,静功站桩是培养松肩意识的根基。此法如'磐石静立’,于不动中感知肩的细微状态。”

具体要领为:双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,肩、胯、足外踝成一线,双臂自然下垂,双肩微向后展平、沉落,掌心斜相对;收视内听,自然呼吸,意念轻注 “周身松沉”,每次站 10-15 分钟。

此法核心在 “以意领松”,通过静定破除肩部习惯性紧绷,为后续动态松肩奠定基础。

腰牵倒挂法青城太极主张 “以腰带肩”,倒挂法通过腰部带动实现肩部的被动拉伸。

动作要领:双臂从体侧缓慢上举至头顶,腰部发力向前弯曲至 90 度,头微仰,大椎与尾闾成直线;以腰为轴,带动双臂前后左右划圆各 20 次,双腿伸直不弯。需注意:高血压、高眼压者慎练。

旋肩活脊法旋肩法注重 “肩与脊的联动”,是青城太极 “节节贯穿” 理念的体现,肩不活因脊不转,旋肩需以腰脊为轴。

动作要领:双腿分开略宽于肩,膝直腰弯,脊柱尽量垂直地面;双手抱球,以右肩引领上身顺时针划圆 5 次,再以左肩引领逆时针划圆 5 次,幅度宜大,肩颈全程放松。需注意:脊椎病、眩晕者慎练。此法通过脊柱的旋拧,可激活肩关节的 “圆活劲”,改善肩部活动受限。

拍击松筋法拍击法是青城太极 “以动促松” 的特色方法,通过适度震动消散肩部僵劲。刘绥滨老师指出:“拍击力度宜缓不宜急,意在松筋而非用力。” 分两式:

两腿略窄于肩,微屈膝,以腰为轴左右旋转,左旋时右手拍左肩,右旋时左手拍右肩,腰部以下不动;

同站姿,旋转时双臂如 “鞭子” 甩动,拍打颈、肩、胸、腰等部位,力由腰发而非肩动。

伸缩弹拳法伸缩法旨在 “松肩与发劲的统一”,体现青城太极 “松而能发” 的特点。出拳如'弹簧弹射’,肩肘松活才能劲透拳端。

动作要领:站姿同静功,双手握拳于腰侧,向斜上 60 度快速冲拳,左右各 5 次,收拳时如 “弹簧回缩”,肩肘全程放松。

此法需避免 “用肘发力”,强调肩、肘、拳成一线,通过快速伸缩训练肩部的 “松活反应”,让松肩与发劲形成条件反射。

隔位冥想法隔位法是青城太极 “以意松肩” 的高阶技巧,针对 “越想松越紧张” 的误区。

具体做法:若想放松肩井穴,可将意念转移至肘部曲池穴;若想松沉肩胛骨,可意念关注腕部阳池穴。此法利用 “注意力转移” 原理,避免对肩部的刻意控制,符合青城太极 “用意不用力” 的要诀。

甩肩划圆法甩肩法注重 “肩部的惯性运动”,培养 “不松而松” 的本能。

动作要领:站姿同静功,以肩头为动点,腰部催动手臂在体侧划正反立圆,先慢后快,左右交替各 10 次,周身不用力,仅靠惯性带动。

此法可强化肩与腰的联动性,让肩部在动态中自然放松,摆脱 “刻意松肩” 的僵硬。

松抖收功法松抖法是松肩练习的 “收尾功”,旨在将局部松肩扩展至全身。

动作要领:站姿同静功,双足平实踏地,立身中正,开胯圆裆;身体整力下压后自然反弹,借反弹力抖动全身及双肩 3-5 分钟,忌用膝盖发力。

此法可将肩部的松沉感传递至足底,实现 “上下贯通”,同时巩固松肩效果,使气息归元丹田。

青城太极的松肩八法,看似独立实则连贯,需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。

刘绥滨老师总结:“松肩非一日之功,初期可单法练习,熟练后连贯操作,方能体会'肩如羽翼’的轻灵。”

这八法既是青城太极的入门密钥,也是养生保健的实用良方,值得每一位太极爱好者收藏践行。#刘绥滨##MCN双量进阶计划#

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刘绥滨,传播中国传统武术,探究养生健康。多年来对太极养生,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度研究,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私信为您答疑解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