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活动·剪影】“面具的故事”社会教育活动
伴着初冬的小雪,10月30日,在西方“万圣节”来临之前,吉林省博物院社会教育活动之“面具的故事”在社教空间如期举行。我们通过学习面具的历史知识和样式特点,并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具。
今天的主讲老师是欣欣老师和星星老师,先请星星老师介绍西方万圣节的来历吧!
万圣节是西洋鬼节,对国外来说万圣节就像我们的中元节,这一天他们会把自己打扮的鬼模鬼样,到处举办狂欢派对。 而在万圣节前夕,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尔特族人的年度丰收祭典,象征着一年的结束,以及新一年的开始。
这一天,孩子们要穿上搞怪的服饰,拿着南瓜灯,戴着面具去索要糖果。
那我们东方的面具有哪些特点?请欣欣老师为我们讲解《白山松水的记忆——吉林省历史文物陈列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,重点文物介绍“鎏金铜面具”。“鎏金铜面具”是上世纪四十年代,在吉林省吉林市东团山附近出土的,也是夫余人形象的第一手资料。虽然一耳已残缺,但面部整体清晰可见。面具在世界各地,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都有发现,在今天的许多宗教仪式和民间活动中仍然使用。大家都知道川剧中的变脸吧,这也是面具的一种,欣欣老师讲解到。面具中所包涵的历史文化,以及反映的民间习俗是一个有趣的话题。
东方面具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,西方面具则是主要用于娱乐欢庆和掩盖身份。同学们,记住了吗?
通过参观展览,我们进行活动第二项,知识小问答。请问“安图石门山出土了一枚人类臼齿化石,被史学界称为什么?”。“左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龙,被称为什么?”,同学们听讲很认真,跃跃欲试进行抢答。如果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,吉林省博物院展览对外免费参观哦。
面具又称假面,在民间则称脸壳、脸子或鬼脸。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,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。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民族,都曾产生过面具。让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手工环节,制作“万圣节面具”时间到啦。小南瓜、小狮子、小公主面具已经准备好啦,同学们,我们开始手绘吧。
万圣节的南瓜面具与南瓜灯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东西,同学们在绘制万圣节面具的时候,喜欢喜欢不按套路出牌,或者搞怪、或者调皮,将其面具绘制的十分有创意,别出心裁。
最后一个环节,我们戴上刚绘制好的万圣节面具,戴着闪烁美丽的南瓜手环,我们玩儿一个团队的小游戏——“爱的抱抱”。我们通过游戏,希望同学们懂得团结一致,锻炼了快速的应变能力。
希望“面具的故事”社会教育活动,使同学们了解东方面具和西方面具的区别和历史知识。度过一个快乐又神秘的“万圣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