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疮的六个分期及临床表现

压疮又称为褥疮或压力性溃疡,是由于身体某部位长期处于受压迫状态,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进而引发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缺血、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。压疮好发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,且多出现在骨骼突出的部位。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深度,压疮可分为六个分期,各期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。

1、一期压疮(淤血红润期):临床表现:局部皮肤出现红斑,指压不变色,颜色常局限于骨隆突部位,如臀部、脚跟、肘部等。局部皮肤可能伴有疼痛、硬肿、松软、发热或发凉等症状。红斑处可能伴有轻微的水肿,但皮肤完整性尚好。

2、二期压疮(炎性浸润期):局部皮肤出现破损,形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擦伤水泡,也可能出现完整的或破溃的水疱。水疱内可能充满脓液,局部皮肤出现红肿、硬结、疼痛等症状。部分真皮层暴露,但损伤尚未深及皮下脂肪层。

3、三期压疮(浅度溃疡期):表皮完全破损,形成溃疡,溃疡面可见皮下脂肪层,但骨骼、肌腱、肌肉等尚未暴露。伤口处可能出现腐肉和开口于皮肤表面的窦道,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红肿。伤口边缘可能出现内卷现象,表明伤口正在扩大。

4、四期压疮(深部溃疡期):全层皮肤组织缺失,可见骨骼、肌腱或肌肉外露。伤口底部可能存在腐肉和焦痂,创面难以判断具体损伤深度。常伴有化脓性分泌物和强烈的疼痛感,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和骨髓炎等并发症。

5、不可分期压疮:损伤涉及全层组织,但无法判断具体深度。伤口底部存在腐肉和焦痂,难以观察实际损伤情况。

6、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:皮肤完整但呈褐色,可能出现紫色或栗色颜色改变。出现充血水疱,局部伴有疼痛、糜烂、皮温变化等症状。深层组织可能已经受损,但尚未形成明显的溃疡。

总之,压疮的六个分期各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,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,应特别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,定期翻身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、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垫等。一旦出现压疮症状,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。

压疮的注意事项

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,以减轻局部皮肤受压时间,促进血液循环。定期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,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品。及时清理汗液、尿液等,保持皮肤干燥,减少感染的风险。提供高蛋白、高维生素的饮食,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,以及锌、铁等矿物质,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。使用减压设备,如气垫床、软枕、防褥疮垫等,以减少局部压力,预防压疮的发生或加重。每日检查患者皮肤状况,特别是受压部位,记录压疮的大小、深度、颜色等变化,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。